那是一个闷热的六月下午,我坐在办公室里整理卷宗,空调的冷风吹得文件微微晃动,电话突然响了,铃声急促得让我心头一紧。来电的是个熟悉的女声,带着几分疲惫和愤怒:“张律师,我是陈晓,我和未婚夫签了份婚前财产协议,可他现在反悔了,说协议不公平,要取消婚礼,我怕一切都白费了!”陈晓的声音里满是无助,我赶紧让她明天来详谈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,这不是简单的协议纠纷,背后藏着婚姻的信任危机和法律的较量。
陈晓,29岁,第二天来的时候,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,手里攥着一份打印的协议书,眼神里透着疲惫。她和未婚夫张伟相恋三年,准备下个月结婚。为了保护自己的婚前财产,陈晓提议签一份协议,明确她名下的一套公寓和一辆车归个人所有,婚后收入再共有。张伟当时爽快同意,还在公证处办了手续。可就在婚礼筹备到高潮时,张伟突然翻脸,说协议“对他不公平”,公寓升值了那么多,为什么不共有?陈晓红着眼说:“我当初是为了让婚姻更透明才签的,他也点头了,怎么现在变卦?”
我翻看了协议书,条款写得清楚: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,婚后共同财产平分,已公证备案,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065条,夫妻可自愿约定财产归属,只要不损害第三人利益,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。张伟想推翻,得证明协议存在欺诈或胁迫,否则法院会支持原协议。我问陈晓:“签协议时有录音或视频吗?有没有第三方见证?”她拿出手机,翻出一段公证处的视频,张伟在里面笑着说:“我没意见,财产分清最好。”这视频成了我们的底牌。
接下来的几天,我和陈晓开始了紧张的准备。她回忆起签协议前,他们曾在朋友聚会上讨论过这事,几个朋友都听到了。我让她联系这些朋友,写下书面证词。果然,两个朋友证实,张伟当时完全同意,还说“这样分清楚,免得以后吵架”。她还截图了张伟近期的微信,里面他抱怨“公寓涨了这么多,凭什么都归你”,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。我告诉陈晓,协议有法律效力,但张伟的翻脸可能只是谈判筹码,我们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为了稳妥,我建议陈晓收集更多证据,证明协议的签订是双方自愿。她翻出公寓的购房合同和银行流水,显示首付和全款都是她婚前积蓄,车也是她独自购买。张伟的变卦,显然是看到房产升值起了贪心。我试着联系张伟,想了解他的底线。他在电话里语气强硬:“协议是我被逼签的,她赚得多,我没得选!”我冷静地拿出公证视频和朋友证词,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065条,指出协议自愿合法,翻脸无理。张伟气势弱了下去,支吾着说:“我就是觉得不平衡,房子涨了那么多。”
谈判过程像一场无声的拉锯。张伟没再提取消婚礼,但也没完全释怀。陈晓决定保留协议,婚礼如期举行,可她告诉我,签字那天,她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空落。我安慰她,协议是法律的保护伞,但婚姻的基石还是信任。这场风波暂时平息,可那道裂痕,怕是需要时间慢慢修复。
离开办公室时,陈晓回头对我说了句:“张律师,谢谢你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。”我笑了笑,没多说。法律帮她守住了财产,可感情的考验,只能靠她自己去面对。这场婚前财产协议的博弈结束了,但陈晓的婚姻之路,还得她一步步去走,带着那份来之不易的清醒。